全国 [切换]
关于我们

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发布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

广西钦州 全部类型 2025年04月30日
下文中“***”为隐藏内容,仅对乙方宝会员用户开放,会员后可查看内容详情
钦州市****关于发布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
发布日期: **** 17:30

各县(区)****,局机关有关科室、局属有关单位:

根据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2025年度广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》(桂农厅发〔2024〕68号)要求,为发挥科技对粮食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撑作用,加快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,结合我市****

各县****

附件:1.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导品种

2.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推技术

3.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推技术要点

钦州市****

****

附件1

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导品种

水稻(21个)

吉丰优1002、贵优336、昌两优8号、粤禾优1002、野香优莉丝、广泰优秋占、广泰优1002、南晶香占、贵优新占、昌两优馥香占、昱香两优馥香占、昱香两优99、西太优2号、雅香优龙丝苗、特优8688、旱优78、万金优322、野香优409、中浙优8号、野香优9号、Y两优1173。

玉米(15个)

正大808、正大719、迪卡011、迪卡008、金卡1918、桂单162、先达901、暄糯815、灵糯6号、桂单919、桂单0810、青青700、兆丰505、新中玉9、佳实333。

大豆(5个)

桂春15号、桂春8号、桂春205、桂夏豆109、桂夏7号。

甘薯(4个)

桂薯10号、西瓜红、榴莲蜜薯、心香薯。

附件2

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推技术

1.水稻“一喷多促”叶面追肥技术

2.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

3.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

4.水稻精量机械直播技术

5.水稻抛秧栽培技术

6.水稻壮秧剂育秧技术

7.玉米合理密植技术

8.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

9.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

10.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

11.玉米病虫害经济高效防控技术

附件3

2025年度钦州市粮食作物主推技术要点

序号

技术名称

技术优势

技术要点

适宜地区

1

水稻“一喷多促”叶面追肥技术

增加粒数,提高粒重,预防早衰,提高稻谷产量。

1.通过叶面喷雾方式,混合喷施叶面肥、调节剂、抗逆剂,促进水稻后期健壮生长、促进开花提高结实率、促进灌浆提高充实度、促进植株提高抗逆性、促进提高单产。

2.叶面肥、调节剂、抗逆剂选择磷酸二氢钾、赤●吲乙●芸苔(或芸苔素内酯)、40%戊唑●咪鲜胺等。

3.每造水稻喷施2次,分别在抽穗前或齐穗后进行。

全市水稻种植区

2

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

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产量,实现节本增收。

1.把握关键环节。根据水稻需肥规律、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,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,抓好测土、配方、配肥、供肥和施肥指导五个关键环节。

2.以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。

目标产量亩产稻谷350公斤以下的稻田,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公斤左右、氮肥(N)7-9公斤,磷肥(P2O5)2-3公斤,钾肥(K2O)6-8公斤;

目标产量亩产稻谷350-450公斤的稻田,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公斤以上、氮肥(N)8-10公斤,磷肥(P2O5)2-3公斤,钾肥(K2O)7-9公斤;

目标产量亩产稻谷450-550公斤的稻田,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公斤以上、氮肥(N)10-12公斤,磷肥(P2O5)2-3公斤,钾肥(K2O)8-10公斤;

目标产量亩产稻谷550公斤以上的稻田,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公斤以上、商品有机肥100-200公斤,氮肥(N)11-12公斤,磷肥(P2O5)3-4公斤,钾肥(K2O)10-12公斤。

3.控制各生长时期的施肥比例。氮肥基肥占30%-40%,蘖肥占30%-40%,穗肥占20%-30%;腐熟农家肥与磷肥全部基施;钾肥基肥占50%,蘖肥占20%-30%,穗肥占20%-30%。

全市水稻种植区

3

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

改善水稻生长土壤环境,促进根系生长,减少倒伏,减少病虫害,提高产量;.减少稻田淹水,增加土壤氧气,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,减少甲烷和有毒物质产生和排放。

1.分厢栽培,厢宽4-6米。疏通田外排灌沟、田边四周排水沟、厢沟,有利于水分管理。

2.水稻移栽后,全生育期田面不留水层;分蘖期:抛秧后至够苗前保持田间湿润,即保持沟中有水,水不上面,厢面湿润;够苗晒田时:全部排干沟中水,晒至田面露白根;幼穗分化期: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沟灌补水保持厢面湿润即可, 人工沟灌补水后让水在沟中自然落干;抽穗灌浆期:保持沟中有水,水不上面,厢面湿润;黄熟期:自然落干沟中水,但要避免田面过早干裂。

水源比较充足的稻田

4

水稻精量机械直播技术

解决水稻育秧移栽环节成本高、劳动强度大、种稻效益低的问题。

1.整地耙田。机耕后平整田面,开好田边沟,水直播的田间保持泥皮水,机耕后3-5天播种;⒉ 品种选择。根据农时季节选用早中熟、中矮杆、抗逆性好、优质、高产的水稻品种;3.播种。使用机械直播可将稻种均匀地穴播条播到大田,用种量1.5公斤左右。4.防鼠防鸟。播后采用多种方式防治鸟鼠害:投放诱饵、安装鼠笼鼠夹、用鸟鼠逃药剂拌种,田间放置各种驱鸟器、彩带防治鸟害;5.杂草防除。一封(推荐除草剂:苄喀磺隆﹒丙草胺)、二杀(推荐除草剂:五氟磺草胺﹒氰氟草酯)、三补根据田间残留草情,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补喷防治;6.水肥管理。直播不能用可溶性化肥做基肥,可使用缓释复合肥。轻施提苗肥:出苗后2.1叶时,处于断奶期,亩施尿素5公斤;重施分蘖肥,弥补基肥的不足:出苗后约4片叶时,亩施15公斤复合肥(15-15-15),磷肥20公斤;7天后再施8公斤尿素,10公斤钾肥;早施穗肥:幼穗分化前2-3天,亩施尿素4公斤,钾肥5公斤。水分管理:干湿交替,避免受旱受涝;7.病虫害防治。与一般移栽稻相同。

全市水稻种植区

5

水稻抛秧栽培技术

节省劳力,减轻劳动强度;缩短返青期,利用低位分蘖夺取高产;省种、省秧田,且有利于集约化育秧;节省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。

1.秧田准备。秧地宜选用避风向阳,土壤肥沃,排灌方便的田块、地块。

2.种子处理。种子需经过晒种、消毒、催芽等处理。

3.整齐摆盘。主要采用塑料软盘育秧,按厢面宽1.2米、厢沟宽30~40厘米、厢沟深15~20厘米整好秧畦。在厢面上横向整齐摆放2张塑料软盘。每亩大田需秧盘50张左右。

4.撒施壮秧剂。按20~30克/盘撒施壮秧剂到秧盘穴孔内。盘内装泥后均匀播种。

5.秧苗管理。早稻用地膜拱盖防低温。以半旱式用水管理为主,施好送嫁肥、喷好送嫁药。

6.大田抛栽管理:提前整田,做到田平、泥烂,表层有泥浆,无杂草、杂物。适龄抛栽,早稻3.5~4.5叶、晚稻3.5~5.0叶抛栽;杂交稻每亩抛栽1.6~2.0万蔸,常规稻每亩抛栽1.8~2.2万蔸。施足基肥,适施蘖肥,增施穗肥,酌施粒肥。水分管理要点:泥皮水层抛栽,浅水分蘖,够苗露晒田,寸水孕穗扬花,干湿交替成熟。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控稻飞虱、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虫草鼠害。

全市各稻区

6

水稻壮秧剂育秧技术

操作简便、省工省本、防病效果好,有利于培育壮秧,为水稻增产打下基础。

1.机插秧盘和抛秧盘育秧:整好育秧床面、浇足底水,摆放秧盘。用壮秧剂加入适量的过筛干细土充分混拌均匀后,装入育秧盘,浇水、播种、覆土。

2.旱育秧:整平床面,用壮秧剂加入适量的过筛细土充分混拌均匀后,均匀地撒施在秧床上,用耙子挠入2厘米土层内,反复挠匀.浇透底水,播种、压种、覆土。

秧苗管理与平常育秧方法相同。

钦州稻区

7

玉米合理密植技术

种植耐密植品种,增加种植密度,增加种植株数,提高玉米产量。

1.推广耐密植品种,重点推广紧凑型品种。

2.缩小种植株距,每亩增加500-1000株,每亩有效株数达到3000-3500株。

3.增加施肥量,施足苗期肥和攻秆肥,重施攻苞肥。氮磷钾肥配合使用,平衡施肥,深耕培土。推广秸秆还田,增加土壤有机质、培肥地力。

4.及时防控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。

全市耕地

8

水稻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

消除或缓解耕地障碍因子,提升耕地质量,提高土地产出能力。

1.酸化型中低产田的综合改良技术。

种植绿肥:因地制宜种植紫云英、苕子等专用绿肥,同时发展菜肥兼用、油肥兼用、饲肥兼用的绿肥作物,适时翻压还田。

增施有机肥:一般亩增施农家肥800-1000公斤或增施商品有机肥100-200公斤。

施用土壤改良剂:根据耕作土壤的酸化程度,选择适宜的土壤改良剂产品。一般可选择生石灰、石灰石粉、碱性肥料、商品土壤调理剂。pH值小于5.5的耕作土壤,每亩施用量50公斤,pH值小于4.5的耕作土壤可适当多施,pH值大于5.5的耕作土壤要适当少施。

2.瘠瘦培肥型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。

种植绿肥。利用作物秸秆还田,重点推广冬种绿肥,如红花草、苕子、油菜单独或混播。

实时进行深耕、少耕、免耕。通过机械深耕,加深土层。通过少耕、免耕、缓坡地等高耕作、沟垄耕作、残茬覆盖耕作、秸秆覆盖等耕作技术,增加土壤有机质,改善耕地质量。

合理轮作。通过禾谷类轮作、禾豆轮作、粮食和蔬菜轮作,水旱轮作等耕作方式,促进提高土壤肥力,提高耕地质量。

3.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。

节水工程措施。可通过逐步进行田间灌溉基础设施改造来改善灌溉,如修建必要的山塘水库,收集雨季降水,增加蓄水;推广现代节水灌溉工程技术、暗灌工程技术,改善水利条件,保证农业生产正常灌溉用水。

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。推广浅湿灌溉、干湿灌溉等农田节水技术,提高农用水的利用率,达到节水、抗旱、增产的效果。

优化耕作制度。推广水旱轮作,在雨季种植单季稻,秋冬季种植红花草、苕子等绿肥,适时翻压还田,改良土壤结构,培肥土壤,增强土地生产能力。

加强秸秆还田力度。在雨季加大旱作实施秸秆覆盖,熟化土壤,逐年深耕,增加熟土层厚度,以利于吸纳和保蓄降水,减少土壤侵蚀,增强抗旱保墒能力,改善土壤结构,培肥地力。

平衡施肥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,协调土壤养分,逐步补充土壤缺乏的有效养分,培肥土壤。

4.坡地梯改型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

实施土地平整或“坡改梯”。主要包括梯田(地)改造工程和坡面水系工程。梯田(地)改造工程通常在5°-25°的坡耕地中进行,提高坡耕地保水保肥能力。坡面水系工程包括排灌渠、蓄水池、沉沙凼等,可对坡面径流实施有效的拦、蓄、引、灌、排。

增施有机肥。坚持种植绿肥,作物秸秆还田,促进耕作熟化。将农作物秸秆覆盖于地面上或果树树盘周围的生物技术,能显著减少雨水对地面的直接打击,减少水土流失,保持土壤湿润,还能培肥改土,提高地力。增加经济收入。

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喷灌、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。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节水50-70%,节肥20-30%,增产10%以上,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旱地解决钦州季节性缺水的主要办法。

低产水稻种植区

9

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

解决大豆、玉米争地矛盾, 缓解当前大豆产能不足的问题。

1.选好种植模式,确定播种时间。选择春玉米间种春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,春玉米和春大豆同时播种,土壤温度稳定在10℃以上时,一般在2月中下旬播种。

2.选好技术模式。推广“2+3(2行玉米+3行大豆)”技术模式。

3.选好种植品种。玉米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、耐旱、适宜密植的高产抗病品种, 如正大719、迪卡011、兆丰505、青青700。大豆选择早熟、抗倒、耐荫性强的高产抗病品种,如桂春15号、桂春8号、本地黄豆种等。

4.做好田间设置。每个生产单元为2.4米,其中玉米带1.2米(含沟),大豆带1.2米(含沟)。种植规格:玉米行距40厘米,大豆行距30厘米,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厘米,开沟宽40厘米(含边坡),两行玉米离沟边20厘米,最边两行大豆离沟边10厘米。

5.整地。播种前提前对土地进行一犁二耙至二犁二耙,使耕层土壤松软细碎,地表平整,无杂草及前茬作物秸秆。然后用开沟起垄机按相应规格开沟起垄待播待种。

6.播种。采取半人工或人工播种:半人工播种可选用株距合适的手推式滚轮大豆、玉米播种机,播种前检查落种情况、漏种情况,确保漏嘴开闭有序、无泥巴堵塞;人工播种按田间设置的规格(行距、株距、边距等)精细播种,播种深度2~3 厘米,播种后稍为压实盖种细土。

7.科学施肥。玉米施肥量与单作时施肥量相当,一般每亩施纯氮16~24公斤(根据当地土壤肥力而定),氮磷钾按比例施用, ~1.0。大豆每亩施氮2-3公斤,亩施低氮(14%)平衡复合肥10-25公斤,整地时作底肥施用或播种时作种肥施用。后期视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和微肥。

8.防除杂草。芽前除草:播后芽前用96%精异丙甲草胺乳油(金都尔)80~100毫升/ 亩,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(80~120 克/ 亩)进行封闭除草。芽后除草:苗后用玉米、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除草(通过物理隔帘将玉米、大豆隔开施药),如玉米用75%噻吩磺隆0.7~1克/ 亩,大豆用25%氟磺胺草醚水剂80~100克/亩或15%精喹禾灵+25%氟磺胺草醚(20毫升+18克型1套/ 亩)。

9.化控防倒。重点抓好大豆化控防倒,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喷施烯效唑25~30mg/kg,亩施药液45~50kg。

玉米种植区

10

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

建立良好稻田生态系统、培育健康水稻植株,通过落实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,应用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防控措施,使用生物农药,推进绿色防控融合实施,保障水稻生产高质高效绿色安全。

深耕灌水灭蛹控螟,打捞菌核控螟防病:早春稻田翻耕,灌深水浸沤,浸没稻桩7~10天,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并打捞菌核。

选用抗病品种:选用抗(耐)稻瘟病、稻曲病的水稻品种,淘汰抗性差、易感病品种,及时更新换代。

种子消毒:播种前用吡虫啉拌种或浸种,防控稻飞虱、稻蓟马以达到预防秧苗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。

喷施送嫁药:秧苗移栽前2天左右施药,带药移栽,晚稻预防稻蓟马、螟虫、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.

灯光诱杀:分蘖期至黄熟期,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稻黑蝽等多种害虫,每50亩安装1台.

性诱捕杀:分蘖期至黄熟期,田间设置诱捕器(含诱芯)防治水稻螟虫,每种诱捕器每亩放置3套。

释放天敌治螟:释放赤眼蜂,每造释放3次,根据预测预报,在螟蛾始盛期开始释放,连续释放3次,每次间隔5天。

生物农药防治:分蘖期至黄熟期,采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;井冈蜡芽菌、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,并兼治纹枯病.

化学农药防治:分蘖期-黄熟期,在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,选用高效低风险对口化学农药进行防控,尤其在抽穗破口期,要施一次药防治稻瘟病。

水稻种植区

11

玉米病虫害经济高效防控技术

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,实施以种植抗(耐)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,采取生态调控、理化诱控、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,因地制宜开展绿色防控等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,加强中后期病虫综合防治,促进提质增产。

秸秆利用、深耕灭茬。采取秸秆综合利用、深耕土壤和播前灭茬等措施,破坏病虫适生场所、压低病虫源基数。

种子处理。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。通过统一技术、集中连片推进的方式,提高防病治虫效果。

中后期一喷多效技术。心叶末期,统一喷洒Bt.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、草地贪夜蛾等幼虫,压低后期虫量;根据玉米大小斑病、玉米螟、蚜虫等病虫发生情况,合理混配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,有效控制后期病虫为害。宜使用高杆作物喷雾机,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。

成虫诱杀。在害虫成虫期,使用灯光诱杀,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。

卵寄生蜂防虫技术。在玉米螟、草地贪夜蛾等害虫产卵初期至盛期,选用当地优势蜂种,每亩放蜂8000头以上,每亩设置8个放蜂点,间隔5天连续三次统一释放。

玉米种植区

关注乙方宝服务号,实时查看招标信息>>
模拟toa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