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登录查看地处天府一街以南、盛邦街接大源北二街以北、富华北路以西、成昆铁路以东。管辖25号院、36号院、48号院、南华佳苑、南华公租房(部分)、凯德世纪名邸及凯德世纪名邸东庭,总户数18315户(其中农迁居民9371户),常住人口29171人。社区现有两委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25人,其中两委班子成员10人(女性6人)。党委下设13个支部,组织结构健全,在册党员476人,预备党员3人。4个农迁院落共有院委会11个,议事会成员27人,居民骨干144人。近年来,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以多元治理为抓手,根据居民需求,紧紧围绕“听民声”知实情、“察民情”长知识、“学民智”强本领、“惠民生”生情感为中心,以实际行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。先后被授予“2021年度成都市****
现将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:
项目周期:预计从****起至****,具体时间以签订协议为准。
项目内容及要求
项目一:幸福昆华﹒“暑”你快乐“趣”味多多
项目要求:国家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,社区为辖区青少年开设暑期活动等课程,致力于为辖区青少年搭建一个沟通、互动、学习、成长的平台。
项目金额:5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
为辖区青少年搭建素质及能力提升培养平台,涵盖知识、技能、情感、社会能力等多方面提升。活动不仅能够帮助辖区青少年提升综合素质,还能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社区的和谐发展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开展12场“有处安放的青春”,针对辖区青少年展开知识及行为素养的培养、社会独立能力的提升。预计每场20人参与;
2、针对辖区青少年开展16场非遗类技能提升培训,预计每场30人参与;
3、开展2场亲子类活动,预计每场15组家庭参与;
4、在辖区内开展1场大型活动成果展示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二:幸福昆华﹒“分类一小步,文明一大步”垃圾分类
项目要求: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发现垃圾桶里面混合各种各样的垃圾,如:牛奶盒、纸屑、纸巾、水果皮、剩饭菜等,如何做好垃圾分类,让每一种垃圾都能扔到合适的位置,是我们辖区居民及青少年共同探讨的问题,生活即教育,教育即生活。此活动开展垃圾分类,文明素质提升项目,带动我们的居民及青少年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,提高对生活环境、环保的意识。
项目金额:5.7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
项目通过组织辖区****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开展7场宣传教育引导,如垃圾分类讲座、互动游戏等,预计每场参与人数40人;
2、针对辖区老年人、儿童开展4场垃圾分类示范体验,如“分类投递挑战赛”,预计每场参与人数40人;
3、在辖区南华佳苑小区“垃圾分类试运点”开展“环保志愿者联盟****
4、在辖区电梯内氛围营造制作“分类小贴士”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三:幸福昆华﹒田园趣享﹒“守望农场”
项目要求: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,现如今青少年们容易沉浸在电子产品和快节奏3生活中,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疏离。劳动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、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,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劳动,可以让青少年亲身参与种植、施肥、拔草等过程,体验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和收获结果的喜悦,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、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。
项目金额:4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
幸福昆华﹒田园趣享﹒“守望农场”活动预期产出成效从增强儿童能力提升:学会使用简单农具、播种、浇水、采摘等;情感儿童培养:激发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,感受田园自己变化过程;农作知识增长:了解植物生长周期、种植方法和养护要点,学习与田园相关的传统文化增强辖区青少年文化底蕴。农场活动不仅能够改善社区环境、降低生活成本,还能增强辖区亲子家庭的和谐。项目基本指标:
1、春季开展4场互动体验活动:播种仪式+堆肥教学(用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);2、夏季开展6场亲子种植活动:夜间昆虫观察+自制驱虫喷雾(大蒜水、辣椒水);3、秋季4场农场摄影秀活动:丰收季+农产品义卖(收益进入社区微基金);
4、冬季2场农场总结分享会:土壤养护+种子DIY创作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四:幸福昆华﹒共话民生事 共筑社区情“民生茶馆”
项目要求: 随着城市发展,社区居民结构多元,需求日益复杂,传统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难以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。社区通过搭建“民生茶馆”平台,促进居民的参与,邻里关系的拉近,重建社区归属感。茶馆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,是民间交流、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,具有深厚群众基础,借助“民生茶馆”形式听取辖区居民的所需、所求,并通过多渠道征集治理社区“好点子”,切切实实地让居民感受:不只是喝茶,喝的是一份暖心,更是一种岁月静好。
项目金额:4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
一是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,通过面对面交流,获取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、公共设施等诉求,形成“民意收集-分类转办-跟踪反馈”;二是增强居民体验与参与感,实现“主人翁”意识,减少后续矛盾激化,提升生活满意度。最终实现居民幸福感与社区治理能力的双提升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每月在老年协会或小区内分别开展2场“民生茶馆”活动,社区包片两委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。活动现场包含义诊、磨刀、理发,意见收集等项目,为居民提供便利共16场,预计每场参与人数40人;
2、开展2场特色主题活动,结合传统节日(如端午、中秋)在辖区老年协会茶馆内开展“节日茶会”沏茶手工体验,增进邻里感情,预计每场参与人数60人;3、民声资料的收集、整理及归纳,通过意见收集和反馈,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矛盾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五:幸福昆华﹒“微网同心 实格同行”
项目要求:提升居民、院落骨干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意识,树立“维护家园”的理念,通过“老带新”结对,让经验丰富的骨干带领居民参与活动,形成“居民主导、社区支持、多方协同”的院落治理模式。
项目金额:5.2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
涵盖治理效能、居民满意度、社区环境、人员能力等多个方面。通过项目实施,社区治理能力或将提升,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将大幅改善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组织居民、院落骨干对辖区****
2、开展“以居民为中心”理念的服务意识培训,如:专题讲座、案例分析、榜样引领等方式激发服务热情,共2场,每场活动参与人数50人;
3、开展“跟岗学习”通过实地参访优秀社区的微网实格治理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,共2场,每场活动预计参与人数50人;
4、组织居民及微网实格对辖区****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六:幸福昆华﹒“技能充电 职送到家”
项目要求:社区以“技能充电﹒职送到家”项目为枢纽,通过“精准充电+技能提升+增能到家”的模式,响应国家政策、化解社会与家庭矛盾、满足居民需求。不仅提升个体竞争力,更推动社区从“被动管理”走向“主动服务”的转型,助力实现“稳就业、惠民生、促和谐”的多重目标。
项目金额:7.5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通过多样化的技能提升充电,能够显著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。活动不仅有助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,还能促进社区活力及社会的和谐发展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面向辖区居民开展增能“授课+互动交流”活动,如:咖啡调试、美妆、家政提升、烘焙、茶艺、小儿推拿等技巧增能培训。预计22场,每场参与人数20-30人;
2、邀请专业增能技术规划师为辖区中青年人群开展职业方向指导,预计2场,每场参与人数20-30人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七:幸福昆华﹒“爱心汇聚 公益同行”
项目要求:社区公益服务是构建社会信任、促进社区治理发展的基本,社区作为多元主体之一,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桥梁作用,推动政府、市场与社会协同共治。对于辖区不同年龄段和各种需要帮助的人群,社区群体之间架起了相互友爱和相互帮助的桥梁,从而更进一步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。
项目金额:4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
通过该项目社区针对新就业群体进行关心关爱,以及对他们进行公益项目培训和实践,掌握专业技能后收获的荣誉感增强,提升辖区居民的社会认同感、参与积极性及幸福感。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有力支撑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为辖区****
2、组织辖区****
3、组织辖区****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八:幸福昆华﹒“安全我知道”
项目要求: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,无论是人身安全,还是财产安全,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,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意识和措施。社区通过安全宣传、走访及演练、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等方式,提高居民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。
项目金额:4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通过知识普及、意识提升、行为改变、习惯养成以及社区安全氛围营造等形式,通过持续开展有效的安全宣传活动,不断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,为构建安全、和谐的社区奠定坚实基础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开展“守护钱袋子,安全每一天”4场,为辖区居民提升资金安全意识,减少财产损失,预计每场参与人数60人;
2、为辖区居民开展“夏日防汛”演练1场,提升居民防汛应急能力,保护生命安全,预计参与人数80人;
3、开展“冬季安全”演练1场,模拟冬季火灾场景,组织居民疏散逃生,邀请消防人员现场指导灭火器、消火栓使用,预计参与人数80人;
4、制作“环保出行,安全随行”文创包贴士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九:幸福昆华﹒“回家路”氛围营造
项目要求:关注辖区****
项目金额:5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一是提升居民安全感,增强辖区老人、儿童的安全意识;二是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;三是促进代际互动,鼓励家庭之间的交流与陪伴。最终实现社区凝聚力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艺术墙绘“回家路”氛围营造;
2、组织辖区****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十:幸福昆华﹒花卉“美丽绽位”氛围营造
项目要求:辖区居民单元楼入口经常被电瓶车占道,导致居民出行不便。社区开展幸福昆华﹒花卉“美丽绽位”氛围营造,旨在辖区院落楼道入口或居民日常经过的区域进行花卉种植,根据季节和气候选择适合的花,采用多样化设计风格,如花坛、花箱等,增加视觉层次感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,激发居民的环保、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,营造温馨、和谐、充满生机的社区生活氛围。
项目金额:9.5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社区不仅能够提升环境美观度,还能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凝聚力,打造温馨、和谐、充满生机的社区氛围。同时,活动还将推动生态知识和社区公共环境的共同爱护意识,形成长效机制,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。项目基本指标:
1、选定1个院落在每个单元入口进行花卉种植氛围营造;
2、组织居民开展4场花卉种植、摄影比赛、花卉知识讲座活动,参与人数每场达到20人;
3、设置花卉知识展示牌,制作花卉种植指南、社区花卉地图等宣传资料;
4、设置专人对种植的花卉进行定期维护和修剪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项目十一:幸福昆华﹒“民俗嘉年华”活动
项目要求: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。社区开展“我们的传统节日”文化艺术项目,涵盖传统文化、节日庆典、艺术体验及健康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列活动,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,打造丰富且高质量的文化活动,既能充实居民精神生活,也有助于增强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。
项目金额:5万元
项目周期:自协议签订之日起7个月
项目期望成效:社区通过开展幸福昆华﹒“民俗嘉年华”活动项目,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,从而达到:一是通过社居共参与,增强社区与居民零距离;二是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,提高幸福感;三是通过推动传统文化,促进文化的传承;四是邻里互动,减少矛盾,形成良好的友邻关系。
项目基本指标:
1、端午节、母亲节、儿童节、父亲节、中秋节、国庆节、重阳节、元旦节、春节,共9个节庆日活动,各开展一场,预计每场参与人数80人。
备注:该项目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
申报须知
一、申报单位要求
在成都范围内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、社会企业、一般企业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:
1、申报单位按时参加年度检查并合格(新成立的社会组织不需要提供年检资料);
2、有独立的财务管理,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和独立的银行账号;
3、有开展活动所必需的队伍和专业技术能力;
4、无违法乱纪行为,有良好的社会信誉;
5、具有稳定工作团队;
6、申报单位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保证申报所有资料均为真实,严禁弄虚作假、徇私舞弊,一经发现,将取消其申报资格;
7、所有申报项目,申报主体不得少于三家;如果申报主体不足三家,另行发布项目征集公告,直到满足三家申报主体单位为止。
二、申报材料
注意:有意向的社会组织需先在成都市****
1、机构注册登记证书、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;
2、机构近2年年检记录复印件(新注册机构不需要提供);
3、机构开户行证书复印件;
4、机构法人身份证复印件;
5、项目执行团队人员身份证复印件;
6、项目执行团队人员学历证书、资质证书;
7、项目申报书(项目内容、项目目标、项目指标、财务预算等应清晰明了),纸质档一式三份(加盖公章),电子档一份发送指定邮箱:****@qq.com【备注:文件命名格式昆华社区+项目名称+公司简称】;
8、其他相关印证材料。
三、申报方式及申报时间
1.申报方式
申报机构填写《项目申报书》。同时,按公告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。所有书面材料请用A4纸(双面)打印并装订成册。在申报日期截止前,将纸质版申报材料(壹式叁份,加盖公章)报送至社区104办公室。
2、提交申报项目资料截止时间
****12:00(办公时间:工作日上午9:00-12:00 下午13:00-17:00),评审时间以电话通知为准。
3、联系人:点击登录查看、谭老师
4、联系电话:****
5、联系地址:
成都高新区****